“單表位多抗" 是基于 “單一確定序列多肽免疫" 制備的特殊多克隆抗體,核心特征是 “免疫原單一化 + 表位only性":
區別于傳統多抗(以完整蛋白/ 復雜抗原免疫),其免疫原是氨基酸序列明確的單一多肽—— 該多肽通常對應目標蛋白的特定功能區域(如活性位點、修飾位點),且可通過設計控制長度(通常 10-15 個氨基酸)以避免多表位風險。免疫后,機體僅被誘導產生針對這一特定多肽表位的多克隆抗體(即多個 B 細胞克隆均靶向同一表位),因 “源于多克隆抗體庫",故得名 “單表位多抗"。隨著蛋白數據庫和結構生物學的發展,“單表位多抗"在生物學研究中逐漸顯現諸多優勢。
2.1表位確定性:短肽設計鎖定識別位點
傳統多抗以完整蛋白或復雜抗原免疫時,機體將針對抗原上的多個表位產生抗體(如一個蛋白可能含5-10 個免疫原性表位),導致最終抗體混合物表位混雜,易出現交叉反應(如與同源蛋白的相似表位結合)。
我公司結合多年抗體開發經驗,設計“單表位多抗" 通過 “短肽設計+ 單一多肽免疫" 從源頭鎖定表位:
2.1.1 短肽物理層面杜絕多表位:10-15 個氨基酸的短肽空間結構簡單,通常僅含一個免疫原性表位,避免傳統完整蛋白或長肽(>20 個氨基酸)因序列過長導致的 “多表位混雜" 問題;
2.1.2 免疫導向聚焦單一表位:免疫原僅含一個確定的短肽序列,直接引導免疫系統聚焦該特定表位,最終獲得的多抗雖源于多個B 細胞克隆,但所有抗體均靶向同一表位;
2.1.3 按需定制靶向區域:可根據研究需求精準選擇短肽(如針對蛋白磷酸化位點、活性中心的10-12 個氨基酸短肽),實現 “表位定制化",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多抗 “識別模糊" 的問題,尤其適配蛋白修飾檢測、特定功能域靶向(如受體結合域)等場景;
2.1.4 多肽免疫原的物理特性控制:以我公司二十年的多肽抗體研發制備“功力",可保證多肽免疫原的可溶性、穩定性、偶聯一致性、免疫原性等重要指標,從而保證抗體制備成功率在90%以上。
在抗體應用中,“結合位點的精準性、真實性與可控性" 是核心需求,而傳統單抗與多抗均存在明顯短板,“單表位多抗" 通過多肽免疫的特性,形成解決方案:
2.2.1 解決單抗結合位點未知的“盲目性" 痛點:傳統單抗雖表位單一,但制備時無法預先確定結合位點(需后續通過表位mapping 實驗驗證,耗時 1-2 周),在關鍵實驗中易踩坑 。而 “單表位多抗" 的結合位點即免疫用短肽對應的序列,無需額外驗證,直接適配高要求場景如:
?抗體配對:雙抗夾心ELISA 中,可直接選擇靶向蛋白不同區域的短肽制備抗體,確保捕獲與檢測位點不重疊,配對成功率比傳統單抗提升;
?中和抗體研發:以活性位點短肽為免疫原,抗體可直接結合目標蛋白功能區域(如受體結合域、酶活性中心),無需從大量單抗中篩選中和活性克隆,大幅縮短研發周期;
?(藥物靶點/ 酶)活性調控:針對靶點活性中心設計短肽,抗體可精準干預功能,避免傳統單抗因結合非活性位點導致的“無效調控";
?Co-IP 與亞細胞定位:選擇非互作區域/ 特定結構域短肽,確保捕獲蛋白時保留互作復合物、定位時精準指向膜內或膜外;
2.2.2 規避單抗表位mapping 的 “假陽性" 陷阱:蛋白制備的單抗即便通過mapping,篩選出的肽段也可能位于蛋白空間結構中心(天然狀態下被遮蔽,不暴露于表面),導致抗體能結合合成肽段卻無法識別天然蛋白——“單表位多抗" 的短肽優先選取蛋白表面暴露區域(如AlphaFold 預測的親水性結構、已知功能域暴露位點),且短肽更易模擬天然構象,從源頭保證結合序列的真實性,確保抗體能識別天然樣本中的完整蛋白;
2.2.3 實現種屬反應的“精準可控":通過UniProt、NCBI 等數據庫比對短肽與不同種屬蛋白的同源性,可預先定制抗體的種屬特異性:
1.需“種屬專屬"(如僅識別人源、不識別小鼠源):篩選人源蛋白中與小鼠差異大的短肽;
2.需“跨種屬識別"(如同時識別人、大鼠、兔源):選擇高度保守短肽;
而傳統蛋白制備抗體因含多個表位(保守+ 物種特異性),種屬反應范圍基本無法預測;
2.2.4 強化抗干擾能力與技術兼容性:可通過蛋白數據庫BLAST比對,僅識別特定短肽表位,可有效規避樣本中同源蛋白、雜蛋白的干擾;同時雖為多抗,但可像單抗一樣適配 Western Blot、ELISA、免疫組化(IHC)等技術,且多抗的 “多分子結合" 特性在實驗中可實現多倍信號放大,兼顧特異性與靈敏度。
傳統多抗的批間差主要源于“免疫原差異" 與 “動物個體反應差異":不同批次完整蛋白抗原可能含雜蛋白、純度波動,且動物免疫應答強度、親和力存在個體差異,導致批間效價波動。“單表位多抗" 通過 “免疫原固定化+ 流程標準化" 解決這一問題:
2.3.1 免疫原是化學合成的單一短肽,序列、純度可嚴格控制(如HPLC 純度>95%),不同批次無本質差異;
2.3.2 免疫過程(動物品系、劑量、周期、采血時間)可標準化,減少個體差異影響;
2.3.3 進一步地,通過我公司“批批必檢"的質控要求,最終批間效價偏差可控制在<10%,接近單抗的批間一致性水平,滿足科研重復性需求。
傳統單抗需“免疫 - 細胞融合 - 雜交瘤篩選 - 克隆純化"(全程 2-3 個月),技術難度高、成本高;傳統多抗雖快但表位混雜,“單表位多抗" 平衡兩者優勢:
2.4.1 周期短:無需雜交瘤篩選,僅需“短肽合成(1周,效率遠高于蛋白表達)+ 動物免疫(3-4 周)+ 血清純化(1 周)",全程 4-6 周,而單抗制備需要接近6個月,縮短70%以上,比傳統多抗制備還快;
2.4.2 成本低:省去雜交瘤篩選的人力、設備成本(如細胞培養箱、流式細胞儀),短肽合成成本低于蛋白表達,規模化制備時單位抗體成本僅為單抗的1/4-1/6,適合科研多靶點檢測、企業低成本批量開發檢測試劑。
“單表位多抗" 的核心價值在于:以多抗的制備效率,實現單抗的表位特異性,同時通過 “抗體結合位點的解決方案",彌補傳統抗體在結合位點精準性、真實性、可控性上的短板 —— 既解決傳統多抗 “表位混雜、批間差大" 的問題,又規避單抗 “周期長、成本高、結合位點未知、種屬不可控" 的局限,為生物醫藥領域提供 “高特異性、高穩定性、高性價比、結合位點明確可控" 的抗體選擇,廣泛適配蛋白檢測、診斷試劑、科研探索、藥物靶點驗證等場景。
順便提示,我們還可基于相同的“精準表位設計" 邏輯,為您定制“單表位單抗" —— 讓科學家們也體驗一下“用精準大狙對準所需蛋白位點的爽感"。